南沙“智造”无人艇编队试航
未来或可用于载人观光
无人艇在水面进行试航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五艘约一米长的小艇编队航行,并对水质进行采样。这些小艇是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正在研发的无人艇,记者日前在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发中心看到,颜色和大小各异的多种无人艇陈列在展示大厅中,这些是科研人员开发的功能各异、用途不同的产品,目前正在为让无人艇更加精准协调航行做努力,未来还将推出长度超13米、可载人并用于观光的无人驾驶艇,让市民与高科技“亲密”接触。
无人艇可通过软件控制进行自主航行
5月23日,在南沙资讯科技园的人工湖边,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发中心主任肖金超带领科研人员团队正在调试无人艇设备。科研人员分别为五艘科教用的无人艇安装上电池、天线等装备,随后打开电脑,点开软件进行调试。一切就绪后,科研人员在湖边将一艘艘无人艇放进水中,开始用遥控设备进行试航。“一开始我们会用遥控器控制无人艇,看看小艇各方面有没有问题,随后就会用软件直接连接无人艇,进行自主航行。”
记者了解到,科研人员每周会聚集到这里,对无人艇的精度和协调性等进行测试。在宽广的湖面上,五艘无人艇时而单独航行,时而组成各种编队,按照队形前进,明黄色的无人艇在水中不停移动,非常引人注目。“无人艇的控制是一大难题,小艇在波动的水面上航行,会受到风力等因素影响,就像车辆不停地在路面上漂移一样,控制起来难度很大。最开始为了让无人艇能够按照设定笔直航行,我们团队就费了不少工夫。”肖金超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虽然小型无人艇看起来和遥控船有些像,但是本质上大不相同。遥控船主要是通过电脑软件设定航线、航行区域,可以在特定水域执行设定的任务。而对于无人艇来说,遥控只是一项辅助功能,它们大多时候是通过软件控制进行自主航行。
正在开发超13米长观光用无人艇
“从2016年开始,我就对船舶的无人航行系统很感兴趣,当时是设想在大船上运用无人航行系统,不过这个设想各方面受限很大,于是我开始想试着做一下无人艇。”肖金超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他的团队正式开始从事无人艇研究,最开始研发出的是使用燃油的无人艇,随后改进到电动系统。无人艇也出现了各种类型,比如说有用于科教和研究的小型无人艇,也有安装采样瓶的环保用途无人艇,还有安装摄像装备的警用无人艇,以及和无人机的联动平台等。
“无人艇的长度有80多厘米的,也有目前实际开发出来的最长7米多的无人艇。而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的是长度超13米的无人艇,未来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航行,将来可以在景区供游客们使用,作为观光船等。”肖金超说。
记者了解到,科研人员们目前还在广泛开发无人艇的用途,比如让无人艇组成编队,每个无人艇之间的间距、队形等都需要通过编程事先录入,并且不断调试。
“无人艇是一个平台,上面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和设备,实现多样化的用途。目前,我们在市场上主要是利用无人艇的环保用途,可以方便探测水质、采集水样、进行巡航,无人艇既可以即时传回水质数据等,也可以搜集样本进行精准度更高的实验室检测。同时,无人艇还可以作警用,方便进行侦察、拦截等。”肖金超告诉记者。(记者 舒霞 图片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