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手机版
  • 收藏本站
首页> 今日热点 > 正文

大湾区科学论坛引媒体聚焦南沙

“科创”“人才”“南沙科学城”成热门关键词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南沙

 

  5月23日,为期四天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南沙闭幕。这场大湾区最高水平的科学盛会受到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区的南沙也被中央、省市媒体争相报道,备受关注。记者梳理了此次论坛的相关报道,剖析各大媒体眼中的南沙。

  关键词:科创南沙科技创新释放强大动能

  作为论坛的主办地,本次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南沙与“科创”这个关键词形影不离。近年来南沙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和创新成果共享,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壁垒,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人民日报》5月19日刊发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稿件总结了《南沙方案》出台一年以来南沙在科创方面取得的成果。

  人民网5月20日发布的《顶尖科学家相聚南沙探讨全球科技前沿》稿件也重点强调了南沙的科创优势,报道指出,这也是大湾区科学论坛选择永久落户南沙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南沙科学城打造科创引领产业发展的“南沙模式”

  5月20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南沙科学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分论坛举办,专家学者围绕“科产城人融合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主题,为南沙科学城建设出谋划策。

  《南方日报》刊发稿件《分享“硬核”成果推动“从有到用”》提到:专家建议,南沙科学城要对标北京中关村,实现技术、人才、资本三大创新创业要素的聚集……邹勇认为,南沙科学城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也应在强化与周边科学城协同合作的同时,实现错位发展。

  《广州日报》刊发稿件《实现“科学”与“城”有机融合》提到:数字转型引发的科学研究范式、技术开发范式、产业发展范式、社会服务范式、环境发展范式、文化发展范式的转变带来的战略机遇,对于穆荣平(注:与会专家)来说这些都是南沙科学城发展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人才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南沙

  近年来,为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南沙陆续出台“科创十条”“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等政策,以吸引粤港澳人才汇聚创业就业。

  《人民日报》稿件《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讲述了南沙汇集人才的生动案例: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当天,早上还在香港吃早餐的近百名香港师生,一个多小时后已在南沙逛港口、听讲座。他们了解到,在南沙创新创业基地工作的港澳青年人才,只要符合条件,即可在港澳新青寓“拎包入住”。

  《广州日报》稿件《实现“科学”与“城”有机融合》提到了专家对于南沙科学城人才建设的看法:人才高地建设不仅是空间环境优美,最重要的是打造最佳创新生态,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最大创造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良好局面。

  关键词: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学盛会

  位于灵山岛尖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2025年建成投用。

  《人民日报》稿件《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学盛会》重点关注了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的建设情况: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位于南沙区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永久会址以“千帆竞渡、科技远航”为设计理念,象征着一艘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科技方舟,建成后将与位于横沥岛的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形成两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报道强调,下一步,南沙区将持续抓好永久会址建设,将大湾区科学论坛打造成集科学交流、增进共识、创新机制等于一体,共商共享全球科学发展与合作的国际高端平台,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记者 谢子亮 舒霞 罗瑞娴 刘爱荘)

[编辑:张潇方]